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招生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南开大学2013年百所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举行

来源:南开大学 2013-10-22 9:01:36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马超 摄影 任永华)10月18日,2013年百所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在南开大学省身楼举行,论坛主题为“加强大学与中学相互衔接,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招生办公室、历史学院、物理学院、各招生组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06位校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杨克欣主持。

  会上,龚克介绍了举办此论坛的初衷和南开大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龚克提到,这个思路的逻辑起点是大学以育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南开素质教育的核心转变是突出“公能”培养。“公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将“德智体美”的教育结合起来。“德智体美”是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的“四育”,而不是分门别类的“四课”。素质是不能灌输和传授的,要求学生主动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要求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龚克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难点在于“素质评价”,南开正在探索,希望从兄弟中学那里汲取经验,大学中学携起手来,创造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杨克欣表示,近年来南开大学致力于推行“公能”素质教育,制定了《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和素质测评方案。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共同探索有效的招生途径,加大宣传与选拔力度,进而招收到认同南开教育理念,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并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耀华中学校长任奕奕提出,“衔接”是教育的主题之一,大学和中学的衔接是一个复杂工程,耀华中学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构建高度的教育信任和群体聚力,搭建多个平台,建立共同愿景,寓素质教育于日常“养成”过程之中,注重拔尖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学生激情、冒险、质疑的精神。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提出,“老师讲,学生听”是中国基础教育普遍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磨灭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就要用其他教育形式加以消解。重庆南开中学通过开设选修课、活动课、举办讲座等方式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创新思维,努力用学校文化传统“养育”学生。

  湖南长郡中学校长陈来满提出,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近年来高考制度不断改革,希望探索更多的特色项目指挥中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所帮助;同时在中学也应当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和教材改革,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做到与大学的衔接。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物理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结合学科特点和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谈了对“加强大学与中学相互衔接,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提出希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淡化职业导向,而强化发展导向、成长导向、兴趣导向,完成由知而能、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

   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了南开现有的招生政策和对2014年自主招生的一些设想。她提到,在自主招生方面,南开大学将继续探索符合南开特色的自主选拔招生体系。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